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4P中文网 www.4pzw.com,最快更新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在天德军休整二日,郑爷浩浩荡荡就往回走。

    十月,大军赶在落雪前回到了朔州。

    去时两手空空,回时满满当当。

    扣除给天德军分去的,再减去随军消耗,到家点算,所得有万余精壮女子,二十三四万只羊,四万多头牛,橐驼四千多,马匹倒是补充了损耗就没富裕。

    此外,粮食基本吃光,余财不便携带的,都与天德军换了畜牲不提。

    这些钱粮杂事都给刘三去忙,郑爷沐浴更衣,死猪般呼呼狠睡三天。

    四十开外的人了,往来奔波数千里地,其中风餐露宿之苦,谁人知之。

    苦也。

    苦也!

    别都鲁、兀里海等几个部落,经过千山万水也都来到。

    早两年,因阿保机南侵,别都鲁、速合两家损失惨重,干脆抱团取暖合为一家。兀里海损失较小,与别都鲁一道,暂被安置在单于都护府附近草场越冬。

    他们,就是朔州的北屏以及眼线,未来深入草原,正要赖其领路。

    东城附近地域,被李三正式划为河东牧监的马场,派了人手过来打理。

    王有良、郑全忠已募了军队,蕃汉皆有,正在加紧操练,准备开春就去屯驻,军号“振武”。振武军节度使下怎么能没个振武军呢?但振武军的操练,郑爷只是抽空看看,就不打算全程参与了。

    至于抓生产搞经济,都由刘三领着郑四等人忙碌。这方面,经验教训都有,总之不需郑大帅操心。

    休歇数日,老郑觉着无趣。

    此时天寒,去草原是受罪,张泽建议往晋阳一行。

    郑爷以为有理,便携了张书记同行。

    郑大帅移镇振武军,事前谁都没说,张书记也是事发才知。一直没得机会跟郑二深聊,借着此次同行,张书记是起力拍捧,道:“主公,此番以退为进,端地了得。”一根大拇指在二爷眼前乱晃。

    这路南下,郑大帅破天荒坐了马车。

    年纪不小,得爱惜自己呀。

    郑二歪着晃晃悠悠假寐,听这酸丁说话,眼皮不抬道:“哦?有何了得。”

    张泽道:“恕我直言,天下南北两分,不在梁,即在辽,单干没前途了。至于淮南,浙江,福建,关中,乃至蜀中,皆冢中枯骨也。

    主公是辽王元从,自然要跟好辽王。

    这百有余年……

    张泽本来想讲讲这百来年藩镇割据、上下疑忌,话到嘴边,感觉全没必要,改口说:“明公自请移镇,主上必定心中欢喜,好处那是大大地。

    何况,吭吭,”张书记清清嗓子,显得郑重一些,“汴梁虽然势大,然依我所见,若非天塌地陷,最终定是辽王成事。

    正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若主上弘业开国,凌烟阁内当有明公矣。”

    凌烟阁?

    嗯。

    有些事,郑守义如今越发觉着跟武夫们不好说。

    比如这移镇,若非迫不得已,他也不想挪窝。经营数载,事情一一理顺,倒叫李承嗣那厮摘个桃子。真是自家种树,别人乘凉,全无怨言那不可能。

    可是不挪不行啊。

    除非造反。

    可是正如张泽所说,如今造反也没个搞头。

    只是,这些话跟弟兄们似乎越来越难启齿。那懂的自然懂,比如舅哥,老马匪,这都不用说,彼此心里有数,有分寸。至于遇上那不懂的,说也没用,而且,说多了人家会否以为是老郑疑心呢?反倒没事搞出事情。

    还是与这酸丁好说话些。

    郑守义遂道:“诚哉斯言。”

    张泽道:“此去晋阳,明公可请主上遣人来镇治钱谷,一如义武旧事。我记得李司马曾有言,节度使管军不管民,刺史管民不管兵,辽王欲以此为成例。此次明公移镇,辽王既未授明公朔州刺史,又不曾别授他人……

    或是忘了,或是等着明公开口吧?

    某以为,当为后者。

    这振武军穷困潦倒,那财权不要也罢。”

    “嗯。”这事郑守义也在犹豫。

    权力呀,啧啧,抓起来容易,放下去难。

    咱郑大帅也就是个俗人。

    在义武镇,被李老三拿了财权,虽说他清楚辽王的心思,可是到了这振武军,辽王一日不派人来,咱老郑也乐得装死。

    可是,真的能混过去么?

    不一日将到晋阳。

    前面村庄围了许多军士,不待郑爷靠近,便有一队人马过来查验身份。

    原来是辽王走访农户,正好给他撞上。

    郑守义素知大李子喜欢在农家转悠,立刻下了马车跑过去。

    却见里正家里摆了几口大锅,辽王、军士、老农,正围了吃喝说笑。

    听说郑二来了,辽王让身边众人挤一挤,要给老黑让出个位置。只是郑二看看局面太挤,倒是边上老中官那一锅人少,就凑过来坐下吃。

    也不说话。

    小中官张忠踩着小碎步,上去给干爹磕了头,恭恭敬敬在旁伺候。

    老中官张承业见是郑守义来了,微微颔首,目光却不离李崇文左右。

    从前,他对这位辽王知之不多,哪怕干儿子来信说过许多好话,老中官也没太放在心上。匆匆一年,张承业算是明白为啥辽王能成事了。

    当年自己想在河东搞搞生产,抓抓纪律,难呦。上有悍将,下有骄兵,他一个外来户,谁鸟他这一壶?硬着头皮砍了几个实在不成体统的,就惹得李克用亲自来找他说项,请他注意工作方式。

    疏忽数载,张承业深知自己所得有限。

    一年前,辽王到镇,却是撸起袖管就干。

    乱兵早就杀了一批又一批,自不必提。

    就这个治镇,区区一年,首轮计口授田已经搞完。

    辽王从河北调来大批小吏,从晋阳开始,挨村挨户地登记人口。为了干得快,这帮家伙宣传,来报户口就给粮,报一个人,就给一升,以至于出现有人反复领粮的闹剧。

    辽王只让人仔细登记,尽量避免,甚至没有让人讨还多给的粮食。

    张承业曾就此询问辽王,辽王道,圣贤书都说要爱民,何为爱民?不怕人民得利,惟恐百姓吃亏。做到这一点,可说是爱民了。

    说得老中官万分感慨,明君呐!

    再说清丈土地。

    这边户口记完,那边土地也差不多摸清了。

    官吏们一边实勘,一边与账簿比对,过了夏收就开始正式授田。首轮已经完成,最多再有一年,河东本地民户的授田就能结束。

    授田标准就按国朝旧制执行。

    国朝均田制,每丁可授田百亩。

    如今人少地多不愁没地,地方豪族也被反复清洗,授田的难度只在于清丈与授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方面,辽王从军队抽调了一批老兵,给新来的官吏做跟班,持刀挺枪地下乡清田,既给官吏们撑腰,也是一种监督。

    回想当年自己在河东整顿生产,那真是举步维艰啊。

    李克用并不重视,他要人没人,要啥没啥,下乡都是两眼一抹黑。甚至于很多麻烦,就来自于河东军自身。

    辽王的兵跟着官吏下乡,有人送礼未必不取,态度也说不上说和颜悦色,可是,人家至少不会主动骚扰地方。而且,有些军士识数,不少军官还识字,很多时候还能帮着官吏干些杂事。

    那河东军,李存贤部都算是好的,下了乡照样进屋明抢。也就是比其他同行强不少,好歹不杀人,抢东西也不算手太黑。

    大白天奸淫妇女的事情……好像他张承业没有捧到?

    好吧,说回辽王。

    比较不同的是税制。

    辽王没有如国朝初年那样搞租庸调,而是按两税法收税,但是标准有所下降,大体落实了最初只收三成税的承诺。

    从前张承业对这河北藩镇很有看法。

    毕竟他是中官,肯定屁股坐在天子一边。

    但你不得不承认,人家能跟朝廷分庭抗礼上百年,这是有道理的。

    至少这位卢龙的大帅,上田垄下地头真是不辞辛劳。

    开始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