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伟在久违的老家床上醒来,闻着乡村早上清新的味道,照例先锻炼了一遍。
    吃过早饭后,张伟跟父母亲说了自己此行的安排:在家一共只呆三天,把所有的亲朋好友家都走一遍,
    三天后去武隆县城,用一上午的时间找县学的谢教谕考一下科试资格。
    按大夏的科考制度,秀才要通过所在地的科试才有资格报考乡试。
    当然了这个名额很宽松,像武隆县这种秀才不多的地方,基本上你想去考,都会给你过。
    而张伟做为生员中的禀生,有随时参加科试的特权。
    这次回来路过县城时,张伟已经给县学的谢教谕递了帖子,约好三天后请参加科试。
    这种科试很简单,按之前前辈的经验,就是教谕当地随意出两三道题。
    有的甚至是口头考查一下就行。
    参加科试也是张伟这次不得不回来最大的原因。
    参加完科试之后一家人就直奔长沙府,大概在腊月二十一号前后到长沙。
    这样张伟还能赶上长湘书院今年最后一次的季考。
    张伟首先带着礼物去村里看望了张三叔一家。
    三叔家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最大的女儿已经出嫁外,还有六口人在家。
    三叔的产业跟张伟家原先差不多,一家人虽然不至于挨饿,但日子也过的相当紧巴。
    对于张伟这个在大城里娶了官家小姐的秀才侄子,三叔三婶说话明显有些讨好。
    说到后面三婶看三叔一直不好意思开口,于是亲自对张伟说能不能把他们的大儿子带出来做事?
    农村孩子出路甚少,因此张伟也理解三婶的作为,但是看着只有十四岁左右。
    没有上过几年学的堂弟,张伟只好以年纪太小为由把堂弟婉拒掉。
    代价是张伟额外掏了十两银子给三叔三婶。
    告诉他们让堂弟们多上几年学,多学点东西,自己才带的动。
    十两银子在这里无疑是一大笔钱财了,三叔三婶满脸陪笑着送别了张伟。
    张伟随后又拜访了村长和村里几位关系好的近亲长辈,自然得到了长辈们一致的赞扬和恭维。
    当然小孩们更感谢张伟,因为张伟给他们带来了从来没见识的糕点和糖果,听说还是省城的高级货。
    下午张伟在长工老刘的陪同下,在镇上租了个马车,然后驾车依次拜访了张伟的小舅家,二姑家,大姐家,二姐家。
    无一例外,张伟在每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招待。
    连之前很少见的小舅妈,二姐家的公婆,这次都一反常态,对张伟那叫一个热情,客气。
    仿佛之前那么多年的冷脸都不是真实的一样。
    人情冷暖,张伟早已经领教过,对这些态度的差异自然应付的游刃有余。
    给每个亲戚都留下特意带来的礼物后,张伟结束了一天的走访。
    第二天,张伟的安排则是拜访师友,首先是陈夫子。
    陈夫子从去年一次性教出张伟和李如凡两个秀才后,在清水镇名声大涨,甚至在整个武隆县都颇有声望。
    陈夫子见了张伟非常高兴,他一个劲的鼓励张伟,趁着年纪轻,一定要全心全意读书,争取考中举人。
    陈夫子说:“科举的每一步都像登高峰,每个峰都有不同的风景。
    人生要是能登上最高峰看看绝世风景,这一辈子才不算白活。”
    张伟在清水私塾还见到老朋友付同程,付同程再次看见张伟时,眼中竟然流出几分怯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