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刘邦对刘禅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大,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刘禅说的那句:
    ‘朕仰慕大汉高皇帝、大汉文皇帝、大汉景皇帝、大汉武皇帝、大汉光武皇帝、大汉明皇帝、大汉章皇帝、大汉昭烈皇帝,自幼便立志效仿大汉高祖皇帝、大汉文皇帝、大汉景皇帝、大汉武皇帝、大汉光武皇帝、大汉明皇帝、大汉章皇帝、大汉昭烈皇帝’
    这句话真是把刘邦夸爽了。
    虽然这里提及的名字很多,远不止他一个,但好歹有他,并且还排在第一位。
    这就让刘邦很高兴。
    那是发自肺腑的高兴!
    就连嘴角都忍不住疯狂上扬,怎么压都压不住!
    ……
    ……
    ……
    另一边。
    强汉历史位面。
    “征讨蛮夷之事,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这刘禅做的不错。”
    “将天下兵马尽数交于忠臣岳飞,同时以立军令状的方式震退了明显没安好心的秦桧,还算知人善用,也能分辨忠奸。”
    “虽算不上雄主,也算是明主了。”
    “可如此明主,怎会成为大汉的亡国之君?”
    “大汉,当真是亡于他手吗?”
    汉武大帝先是认可了一波刘禅,旋即皱起了眉,目光也开始闪烁。
    早在史官讲历史时,他便知晓了大汉的命运,那时的他可谓是怎么看刘禅怎么不顺眼。
    但如今,他却不怎么讨厌刘禅了,而且还称刘禅为明主,甚至已经怀疑大汉是不是真的亡于刘禅之手了。
    毕竟,以他对刘禅的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本性纯良、知人善用的好皇帝。
    或许这刘禅没什么雄才大略,也没什么野心,但所有的决策都很英明,也算得上是明主。
    如此明主,怎会是大汉的亡国之君呢?
    大汉之亡,真的罪在此人吗?
    汉武大帝不禁开始怀疑。
    如果日后有机会参与皇帝互换去往后世,那他一定会第一时间仔细了解大汉的历史,看看大汉究竟是怎么亡的。
    ……
    ……
    ……
    “亲贤臣,远小人,陛下做的很好,非常好……”
    “将兵权交予岳飞,远离秦桧,如此,北伐可成,天道任务可成,大汉兴复可成……”
    三国历史位面。
    老丞相诸葛孔明如同老父亲一样凝望着天幕中的阿斗,对阿斗所作出的种种决策都感到很欣慰,尤其是那让秦桧立军令状的决策,更是令他松了口气。
    在老丞相眼中,那秦桧就是一眼即可分辨的奸臣。
    他担心阿斗涉世未深,轻信秦桧,从而将兵马交给奸人。
    一旦那般,且不论阿斗还能不能完成天道任务,就连阿斗能不能平安回到大汉都是未知数。
    若是阿斗出了什么意外,他如何向先帝交代?
    好在阿斗谨记他的教诲,没有听信小人的谗言。
    阿斗是真的长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