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水中,扔进一块大石头,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你说什么?”
    邬思远气得鼻子都歪了,愤然道:“你说本山长所教授注解释义,驴唇不对马嘴?
    简直荒唐可笑。
    你小子在书院十年,到现在连《四书五经》都背不下来,上次院内考试,你被吓晕,交了白卷。
    如今还责怪本山长所教授不对。
    到底是谁给你的勇气?”
    此时周边已经围了许多人。
    不止有院内学子,还有其他山长。
    大家都觉得,林舒说话太过分了。
    纷纷在背后窃窃私语,指责他。
    “明明是他自己蠢笨,什么都学不会,还怪山长教得不行。”
    “这种人,就是吃饱了骂厨子,念完经打和尚,学完学问骂山长,属于忘恩负义,离经叛道。”
    “邬山长也是北燕有名的儒生,区区一个学子,连童生试都没通过,竟敢质疑山长,那不是勇气,那是狂妄。”
    “他大概是太想通过院试,得了癔症吧。”
    邬思远见所有舆论都在自己一边,于是决定现场拷问林舒几句。
    让这小子当场出丑,既让其心服口服,同时也算给徐剑南报仇了。
    他双手虚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道:“你说本山长对注解,驴唇不对马嘴。
    本山长且问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解?”
    这是四书里面《大学》的一句话。
    其实,大乾朝和蓝星古代所有儒生一样。
    他们所毕生追求,便是对《大学》《中庸》《尚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进行注解。
    只因那些经典太过于凝练。
    大儒们必须用一生去钻研,并进行注解,才能让后世年轻学子学习。
    所谓皓首穷经,便是如此。
    但林舒早已经意识到,大乾所流传的四书五经,乃是残本,根本就不全。
    所以导致注释,也牵强附会,文不对题。
    既然现在邬思远已经把脸伸过来,他也不介意狠狠扇两巴掌。
    他清了清嗓子道:“‘大学’二字,通行的注解就是‘博学’。
    ‘道’,则是取其字面意义,道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