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果然是同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将门之人烧器,他开心。
    学文,他也开心,因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治国方略。
    但是在国难时,将门如果出力,他就更开心了。
    就像是天波府杨家,不打仗,赵祯一点儿也想不起人家。
    一打仗,便想起来。
    沈石也是差不多。
    过去只知烧器,至于将门本职,他并不太在乎。
    现在西夏走了,辽人来了,他就想起了将门。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沈石文学,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召其进京,朕要看看他。”
    可不要小看这个文学。
    文学是职官,可以讲文,上奏民间乐府,同时皇帝也可以问事。
    当然,赵祯没有升沈石的武职,而是给了文学,确实少见。
    不过赵祯先前装着不知道辽人的事,这时候他自然不可以因此封赏沈石。
    不说激怒辽人,单是他这皇帝的脸,就不好看。
    正好看过沈石的话本,也就以此封官,倒也说的过去。
    只不过这是正式的职官,是差遣,是要经过相国用印,走正式公文,所以陛下赐官沈石,给了从九品的文学,自然要恭喜了。
    恭喜谁?当然是现在在京八品职官秘书郎沈仁富。
    这沈仁富与浙江沈家是有关系的。
    当年沈家离开东京,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离开东京繁华地。
    沈仁富便是这样的一支。
    以说本家有人出头,皇帝要召见,沈仁富当然很开心,沽了酒,回家告诉娘俩这开心事。
    他妻子陪着他高兴:“未来亲家家道中落,想不到本家复起。”
    京官难,东京居更是大不易。
    如果不是沈仁富与富商结亲,就沈仁富的官职官俸,可养不了他一家子。
    只不过他这亲家刚刚生意失败,家产被人骗了个精光。
    一家人正烦恼,却没想到本家竟然复起,简在帝心。
    倒是他们十三岁的女儿沈月娇不屑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从九品的差事。”
    “呵呵,可别觉得官小,就是那头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
    而他不过是童生,便得了这差遣,可以说是简在帝心,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