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硕上任的最后一天,萧贵也终于抵达了长安,还带来了一个老熟人,张尧。
    不得不说,张尧的确是个很魄力的商人,在李硕还未有任何发迹的苗头时,就果断的将筹码压在了他的身上。
    显然,他押对了。
    不仅押对了,而且是万幸中的万幸。
    若是当时张尧铁了心与白家站到一边去,那如今的张尧早就被当作白家同党,被李世民喀嚓了脑袋。
    所以他这次来长安,一是与李硕商谈进一步的合作,二是由衷的表示感谢感谢。
    此时摆在李家大堂里的一大箱子铜板,就是张尧最好的感谢方式。
    “张元外大可不必如此客气啊,都是老乡嘛。”
    李硕笑呵呵的看着面前的箱子。
    不过一句客套话,张尧也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他是个商人,虽然商人重利,但该出的钱,一文也省不得。
    而且如今的李硕,可不是当初那个有名无实的读书人了。
    而是正儿八经的大唐四品官员,在他看来,一个四品官,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了,更加不敢怠慢丝毫。
    “您说笑了,小人就是一介商贾,那里称得上什么员外,李大人年少有为,实在是人中龙凤啊。”
    张尧恭敬的拱手道。
    见他如此,李硕也没有客气,着人将箱子搬进了库房。
    不仅仅是给自己送钱,这张尧是怕自己过河拆桥啊,如今白衣醉的名声,在洛阳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凌烟阁上的三幅对联,至今没有人对出。
    更是将白衣醉的名声推到了顶峰。
    对于那些士子来说,喝什么样的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声。
    若是能够对出一副对联,得到一罐白衣醉,那将是一夜成名的最好途径。
    紧接着,李硕将几家的红利重新分配了一遍,毕竟这生意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了。
    当李硕将另外两个股东报出来后,张尧很自觉的将之前茶山的契约作废。
    李硕也没有亏待他,茶山仍旧是他的。
    但日后所有的产茶,必须全部供应给凌烟阁。
    只有同意了货源,才能将白衣醉的品牌做成大唐的独一份。
    牛家占了五成份子,李硕占三成,程家占两成。
    有牛家在前开道,程家在旁示威。
    李硕相信,只要不是脑子被门挤了,绝不会有人敢占便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