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建安六年十月底就接到了自己被任命为长沙太守的命令,但李晟直到建安七年的二月才真正动身前往长沙城。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李晟原本以为升任太守是意见简单的事情,但不想在这荆州,事情处理起来却是如此的麻烦。
    十一月初,返回襄阳,晋见主君和各位同僚,又是喝酒又是请客的,一闹就闹到了十二月底。
    此刻已经是接近年关了,尽管已经可以前往任所,但李晟自己却不愿意出发。
    他向刘表申请了一下,在襄阳和众人过了一个团圆的大年。
    这才在处理好一切事情之后的二月二离开襄阳。
    前往长沙的这一路坐的都是船:由襄阳起经汉水而至长江,横渡之后逆湘水南下直抵长沙。
    因为在襄阳就多方“运动”
    的缘故,李晟得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虽说额度和原来的一样,只允许拥有三千人的队伍,但李晟却是不怎么在乎的。
    他知道这三千的额度只是指“官军”
    ,至于其他的武装,只要你养得起,哪怕用收养“家丁”
    的名目来组织,也不会有人过问的。
    就像襄阳的蒯家那样,看上去蒯家都是文臣一群,但其武装家丁却有将近五千,在襄阳城里也算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了。
    大军是随船而动的。
    一溜八十艘战船,运载李晟从西阳那边转来一部分家当和一万名家丁、三千名官军,浩浩荡荡的在江面上巡游着。
    虽说长江水域并不怎么安稳,但自从这一带最大的水贼部众甘宁投靠了黄祖之后,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水寇组织了。
    那些小规模的水贼抢抢一两艘商船还可以,让他们打这荆州水军的主意却是不太可能。
    因此,李晟这一路而行倒是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波折的。
    没有波折往往就意味着平静和无聊。
    李晟自认是一个很能甘于平凡的人了,但长时间在船上的无所事事,也确实让他有些不耐起来。
    在这个时候,他便会让人将自己的手下请过来,在楼船顶上摆开一个圆桌,与他们半是聊天半是处理工作的呆上半天。
    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打发时间,所以在谈论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李晟往往也把自己的妻子叫来陪伴自己。
    就他而言,平时忙于公务,陪妻子的工夫并不多,此刻既然有时间了,又不涉及那些保密的问题,自是让妻子听听也无妨。
    长沙郡是秦朝就设立的三十六郡之一,下属临湘、攸、荼陵、安城、酃、湘南、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醴陵、容陵等十三县。
    从名称和汉代府制的编成来看,长沙郡似乎也就是后世市县这一级别,但从后世的考究来说眼下的这个长沙郡却是包含了后世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其面积绝对是省级的。
    这么一大块地盘并不比中原的某些州少,而只能被称为郡,大约是和人口有关。
    长沙郡的人口就目下而言是一百五十万多,与那些大郡相当,自然也就够不上州的水准了。
    “你认为我们到长沙之后首先要发展什么?”
    在初步的阅读了长沙的一些资料之后,李晟微笑的询问自己的手下。
    对于这个问题,李晟手下的众人可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要大力发展水运,因为长沙是长江边上重要的据点之一;有的则说要大力发展农业,因为洞庭湖到湘江一线都是南方少有的平原。
    看着他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样子,李晟摇着头轻轻的笑了。
    他始终一言不发,对大家的意见不置可否。
    “不知主公是怎么想的?”
    见李晟始终没有说话,罗照心中便明白李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凑了过来轻声询问李晟的意见。
    “我认为无论是发展水运还是发展农工,都大可让百姓自己去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