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4P中文网 www.4pzw.com,最快更新警婲槑最新章节!

    印象派绘画大师文森特·梵高有句名言:“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就是向日葵!”

    来到了荷兰,来到了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自然是必去的一个旅行目的地。

    平果自然不能舍弃。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五下午,平涵涵带着母亲平果乘坐7线轨道电车,来到了那繁华、热闹又神圣的地方。

    一条马路上,从北向南一路过去,有钻石厂(钻石之都)、跨过美丽宽敞的河道、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院、聆听大提琴手与小提琴手演奏的命运交响曲、阿姆斯特丹标志性建筑物以及梵高博物院。

    梵高博物院地址:Paulus Potterstraat 7, 1071 CX Amsterdam

    平瀚涵提前网上预订了门票,省去了排队购票的麻烦,才得以迅速顺利步入。

    梵高博物馆建于1973年,馆藏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占其作品的1/4。素描几百件(也有说上千件),还有梵高的几乎全部书信。

    虽然没有享誉全球的《星空》,但是名作繁多,从早期《吃土豆的人》,再到仿照日本浮世绘的《艺妓》《李树》,再到《向日葵》《黄房子》《罗纳河上的星空》《在阿尔勒的房间》,还有《麦田里的乌鸦》、一系列自画像,梵高的色彩从昏暗到鲜明,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遭遇和心情,都可以在他的画作里觅寻到细微端倪。

    通体玻璃的博物馆靓丽又艺术,馆内共有四层展厅,以时间线向上衍生。

    一楼:梵高的出生,以及一些自画像。

    二楼:从1883年到1889年间的作品,也就是从他离开了神职,决心创作绘画开始,去巴黎感受印象派的艺术,再到去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居住,最后精神出现异常,去法国巴黎附近的圣雷米的疗养院。他绘画的时间本来就只有十年光阴,梵高是个和生命赛跑的疯狂绘画艺术大师。

    三楼:他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信件和故事。梵高弟弟提奥对梵高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极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博物馆图文并茂地详细诠释了这份亲情和友情。如果没有弟弟的支持,梵高至今也无法成为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梵高。梵高死后不久,弟弟提奥也去世了,兄弟俩被埋葬在了一起。梵高的父母,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和弟弟儿子小文森特,梵高的好友高更等人的缠绵悱恻故事,这一层均有摄影图片、画作及讲述。另外,还有个展厅内,还存有同时代一些画家的画作,都是些受了梵高启发的年轻艺术家。

    四楼:梵高在生命最后即1889年到1890年一年间的作品。著名的《麦田里的乌鸦》,不少人都认为这是画家梵高最后一幅作品(当然,梵高博物馆里的解说认为不是的,平果自然要以官方为准),但是当平果站在那幅油画面前,看着天空蓝的深不可测,那么沉重、忧郁,以及稻草的凌乱狂野,一群群乌黑乌鸦急速飞走,绝望、烦忧、疼痛、不被理解的渺茫与虚妄,平果理解了悲悯情怀浓郁的梵高那时的思量。

    梵高是荷兰乃至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于1890年7月自杀。

    1891年1月,梵高死后六个月,相随他一生的弟弟提奥(Theo)在悲痛中过世,死时只有33岁。

    医生说:“过度的紧张与悲叹是死因。”

    提奥的妻子乔安娜继承了提奥留给她的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梵高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还有幼子文森特(V.W van Gogh 文森特·威廉·梵·高)。

    弟弟妻子乔安娜之前本来对梵高并不熟悉,但当她读过梵高的信,被深深的触动了,也被梵高的激情、人生苦难和天才创作所折服。

    从此,乔安娜通过自己努力、勤奋、智慧的推介工作,一步一步使世界了解了梵高。那时候,无论荷兰还是法国对于梵高认知率很低,是她经常将梵高的作品借出去,搞展览,尤其是之后,她将梵高的652封信件汇总成三卷书信集,出版了浩繁的书信,才开始被关注。

    1914年,荷兰出版了三卷梵高书信集(德语版同时出版)。之后各类外语版本。我们的梵高终于被全世界的人渐渐地所熟知。

    1927年,乔安娜去世。虽然她很努力工作,但梵高的画,依然留在家里。

    儿子文森特继承了伯父的全部作品原作,这对于已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的文森特来说,是宝贵财富也是精神上的负担。每当他出门工作或游玩时,家内的这些遗作一定也呼叫着、纠结着他的神经,就好像一想起自己的伯父和父母亲,就看见了他们哀怨与期冀的眼神。所以有一天,文森特找到了阿姆斯特丹政府有关部门,几乎是一种无偿捐献,富饶了我们这些后来人,让我们得以来此大饱眼福。

    约在1930年,美术史学家约翰·鲁瓦德与文森特见面。

    他认为文森特这个人是这样的:“他一点架子都没有,根本看不出是有钱人。他的习惯与生活形态简朴至极,但是家中到处堆满伯父的油画与素描,要是把他所拥有的全部作品堆在家中,恐怕也没办法容纳得下。这些作品大部分以长期签约借出方式,在阿姆斯特丹的市立现代美术馆展览多年,供大家观赏。

    二战后,由于担心这些画作散落各处,他以捐出收藏为条件,向阿姆斯特丹及荷兰政府请求提供永久的收藏场所。

    1960年,梵高基金会(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成立。

    1962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供土地,国家负担经费,梵高博物馆终于要成为现实。

    1963年,梵高博物馆开工。文森特也积极参与设计。建筑由荷兰建筑师李特维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1888-1964)设计。他死后由其他人继任。

    1973年6月2日,梵高博物馆正式开放,荷兰女王朱丽安娜亲临剪彩。

    从此梵高博物馆成为阿姆斯特丹一处名胜。

    平果最感欣慰的是,梵高的亲侄子文森特,目睹了博物馆的落成。

    1978年,88岁生日后没几天,文森特去世了。

    他的朋友约翰·鲁瓦德这样悼念道:“面对住了四十年的家,里面梵高的作品全部被搬空了,文森特就像卸下常年扛在肩上的包袱一般,他的心情非常轻松愉快。”

    平果以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根本不可能这般的悲悯天下人,给碌碌无为的普通人以这样的奉献。两个叫做文森特的荷兰人给予了喜爱绘画与艺术旅行人以最高境界的礼物。

    梵高博物院最早名为美术馆,建造时面积不大,按每年6万人设计的。

    近年来,梵高盛名远扬,每年参观人数都要过百万,原有的场地顿显捉襟见肘。

    于是,日本的安田火灾与海南保险公司总裁后藤安夫(曾于1987年买下梵高的一幅向日葵,典型的惺惺相惜,平果以为。)出资,由日本的世界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了新的梵高美术馆新展馆(Exhibition Wing),于1997年4月29日破土动工。同时,原有的旧馆也进行改建,由建筑师马丁·凡·厚而设计。新馆和旧馆同时于1999年6月24日重新对外开放。

    平果欣赏的便是通体玻璃的馆展。

    2013年9月,梵高博物馆宣布新发现了一幅梵高的作品《蒙玛茹尔日落》,梵高真迹的殿堂里,又多出了一枚璀璨耀眼的宝贝。

    站在几幅画作前,平果流连忘返:

    《向日葵》:

    1887年的暮夏,梵高画了四幅向日葵,给人感觉无比的逼真。面前这一幅,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可视为梵高画集的代表作品。

    孩童时代,梵高就喜爱鸟巢,这种喜爱可以说充分展示了他爱冥想的特质。

    梵高始终都在尝试着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围旋转的分量感。

    到南法去寻觅太阳,就是对于色彩、旋转、炎热的斑斓热烈的一种祈望。

    众所周知,向日葵就是生长在大地上的太阳,她的向阳性,是无可比拟的。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还给人以无穷想象力,比如那火动着的花瓣,是不是一种燃烧着的欲望,或为身体的,或为理想的,或为梦幻的,一个人可以被毁掉么?当他满怀深情地热爱着生活或事业或爱人!

    《群鸦乱飞的麦田》:

    平果以为站在这幅画前,人的心情立刻充满着绝望、恐怖、噩运感觉。画画时的梵高,站在燕麦田内,自我估计已然魂飘远外了,似乎真的已超越了生死境界,置身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