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餐午膳用得很安静,众人各怀心事,都有些食不知味。
    饭罢,众人又于前堂列座,一边用茶一边再行讨论,依旧没有什么结果。
    约未初三刻,沈绥等人再度起身,在妙印法师与圆惠、圆清、圆通等一众僧侣的带领下,离开方丈院,向慈恩塔而去。
    慈恩塔是第二个案发现场,善因法师死于其上,死法蹊跷,比方丈之死更令慕容辅烦恼。
    一路上,慕容辅、秦臻行在最前,沈绥与杜岩、韦含并肩而行,紧跟在后,三人一直在讨论案情。
    主要是杜岩、韦含与沈绥讲述善因之死的详情,沈绥偶尔提问,但大多时候都在安静倾听。
    “这善因是何人?”
    沈绥问。
    韦含比较清楚这类事,解释道:“善因是慈恩寺八大执事之一的僧值僧,负责协助戒律院作全寺戒律监察,执行奖励罚过。
    听说他二十四岁才出家,出家前在禁军中服过役,身上有不弱的功夫,后来立了军功,入了官场,打磨了好几年的时间。
    他对人对己都非常严苛,不苟言笑。
    且十分聪慧,极有佛缘,受戒十六年,在慈恩众僧之中积累了很重的威信,当上了慈恩的僧值僧。”
    “他出家的理由是什么?”
    沈绥又问。
    “这不大清楚,他对出家前的事情绝口不提。
    我去查过十六禁军的档案,奇怪的是并未找到他,也不知他究竟是不是真的在禁军服过役。
    最初他受戒之处并非是慈恩寺,而是洛阳的白马寺。
    一年之后,他来到长安,递了戒牒入慈恩寺,拜妙普法师为师,不多久,僧籍便转入了慈恩。”
    韦含道。
    “这么说,他与方丈乃是师徒关系?”
    “正是。
    从他的名字就能知晓,妙字辈的法师,收徒后弟子列善字辈,善字辈再往下,则是圆字辈。
    目前慈恩也就这三个字辈的僧人为主,接下来‘可’字辈的都是些小沙弥,年纪不超过十二岁。”
    【注】
    沈绥点头,扭头看向廊外的景致,眸色幽深,似乎已然有所猜想。
    此刻,他们已经穿过方丈院,来到了西塔院之外。
    过了眼前这道西塔院的院门,便立于闻名遐迩的大雁塔之下了。
    为何这座塔要叫做大雁塔,有很多种传言。
    最为可信的是玄奘法师在西域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看到有雁塔,那里流传着大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的传说。
    因而仿造,以全早年发下之宏愿。
    “雁塔”
    便是指摩伽陀国的雁塔,前面加一个“大”
    字,指的是大乘佛法。
    塔内供奉从西域带回的大量佛舍利、贝叶梵文真经和八尊金银佛像,十分珍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