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4P中文网 www.4pzw.com,最快更新西游记二宋寻法最新章节!

    《天道》

    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

    大一统王朝--北宋有争议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汉朝西汉、汉朝东汉、晋朝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而对于北宋是否是大一统王朝尚有争议。

    原因,北宋(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一、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

    即燕山山脉一线。导致北方没有形成坚固防线,绝大多数在平原采取守势,冗人、冗费。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

    背后原因:

    甲、两次杯酒释兵权,导致进攻力不足:

    未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祖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造成进攻不足。

    乙、宋太祖意外身死,正在进行的北伐暂停,而赵光义文盛武弱:

    万岁殿烛影斧声。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其弟宋真宗赵光义即位。赵光义是马下皇帝,诗赋书法不错,但军事不如其兄。如果赵匡胤真是赵光义害死的,那赵光义害人误国误民。没能攻下幽云十六州,导致辽、金、蒙古随时能够马踏中原。

    二、没有羁縻或统治大理(、吐蕃、交趾),形成屏藩。

    导致不能共同对敌,造成突破口。

    后话: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至1254年(蒙古宪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蒙古宗王忽必烈率军,长途奔袭数千里,攻灭大理国。

    --------------------------

    相约转世--龟灵睡

    炎炎夏日,背山的一角,紫竹林树影婆娑,观音的善身妙善,正坐在树下的一块石头上,脚划着海水,嘴里嘟囔着:“最近感觉有些没劲,玉珠,咱们要不转世地仙界凡间玩玩?”

    海里面伸出一个大鳌的脑袋,原来是龟灵圣母的善身玄玉珠:“行啊,这样吧,你跟本尊说好哪天转世,叫我一下。”

    第二天,妙善跟本尊说好了,然后去找玄玉珠。结果发现她老习惯发作,呼呼大睡。等了两天,还不醒,妙善只好自己先转世了,转世身谢观音。玄玉珠醒来,问了观世音本尊,得知妙善转世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连忙也转世了,转世身姚玉珠。

    --------------------------

    谢观音与范仲淹

    谢观音(963-1026),出生于宋建隆四年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生日这一天,她父母,又是在头一年观世音菩萨生日那天,去许愿所得,因而得名谢观音。谢观音,真定府韩家楼乡高平村(今属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人,为富室独生女。父亲谢东霖(914-977),字南海,籍贯待考,为刘家上门女婿,多才多艺,善于治家,入赘不久便成为方圆最富裕的人家,被人们尊称为“谢员外”。母亲刘氏,富室独生女。夫妇婚后接连生过几个孩子,皆不幸夭亡,谢观音幸运而生。

    宋端拱元年(988),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的原配夫人陈氏,在生孩子后大出血而不治身亡。范墉拉扯几个孩子,既当爹又当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因而急需续娶继妻,来照料这两个年幼的儿子。

    范墉(?—990),字佛克,又字德防,祖籍河内,生于苏州吴县高平里卧龙街灵芝坊(今苏州市范庄前街),原仕于吴越王钱俶,归宋后历任武信军(遂州)、成德军(正定)、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妻陈氏、谢观音,具封夫人,生五子,范仲滔、范仲温、范仲洿、范仲滋、范仲淹。

    成德军,唐置,治恒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擅有恒,赵,易、深、定、赵、冀、德,棣,沧等州;后分地为二,恒,冀,深,赵,德,棣六州为成德军,易,定,沧三州为义武军。五代唐改为真定府,宋因之。

    --------------------------

    宋端拱元年(988)年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这一天,范墉一看到谢观音才貌双才,成熟而通情达理,且家境富有,经人一撮合,于是就放下七品正印身份,带着几个孩子,入赘为婿。从此范墉每天骑快马往返于成德军与高平村之间,二地行程仅二十八里。

    然而入赘后应改名换姓一事,却确难于落实。谢观音了解了他的为人,又得知他显赫的家世详情,改姓必须经过皇上亲自批准,只好作罢。后来她母子被范家抛弃,在走投无路时,才让儿子改名朱说,儿子一功成名就,就积极支持他复姓回名。

    宋端拱元年(988)七月十五日,前不久谢观音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告诉丈夫而接到真定,夫妻一同来到龙藏寺,双双拜倒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脚下。

    范墉问道:“我夫人腹中孩儿是男还是女?”主持代答道:“奇儿一位做高官”,范墉又问:“高官?能做到宰相吗?”答道:“否。”范墉于是说:“既然不能做宰相以安邦治国,那么就求菩萨赐儿以医术,让他做个良医为民疗痛吧。”回答是:“还是让他当官保朝吧!”并补充说:“佛祖赐相保朝。”这就是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故事。

    宋端拱二年(989)六月,范墉出差饶州回归时,路过池州,造访青阳长山朱文翰,被留宿交谈。

    宋端拱二年(989)八月二十九日丑时(一说八月初二),谢观音所怀第一胎分娩,范仲淹降生。因为是过分高兴抑或是过度劳累,谢观音的母亲刘氏老夫人,在外孙出世的同一天竟然突然去世了。谢观音只好强忍这大喜大悲的复杂情感,不慌不忙地处理好了后事。

    --------------------------

    宋端拱二年(989)九月二十八日,范仲淹刚满月,谢观音带着儿子来到成德军府邸,准备在这里举行范仲淹满月庆典。

    宋端拱二年(989)十二月八日,范墉接到枢密院钓旨调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于是夫妇果断地变卖了真定的所有家产,带着全家人一齐去上任,途中路过无锡望亭。一路上因为天寒地冻,风餐露宿,车马劳顿,范墉受了风寒,得了肺病。

    宋端拱二年(989)十二月二十三日,半个月之后谢观音全家到达武宁军治所徐州。由于原掌书记尚未搬走,一家五口只好暂时寄住在驿馆。欢度新年之际,范墉却在驿馆治病。

    宋淳化元年(990)一月七日,范墉病情恶化,没有上任便病逝驿馆。初来乍到,举目无亲。范墉的突然病逝,留下了一堆孤儿寡母,让她谢观音确实感到无助而困惑。回正定么,路途遥远,且家中房屋已卖掉,于是决定去范墉老家苏州。在办理抚恤手续时,她请求武宁军节度使派兵去正定,将范墉前妻陈氏夫人的灵柩直接运往苏州。

    --------------------------

    宋淳化元年(990)一月十六日,谢观音便带着几个孩子,扶着丈夫的灵柩,前往苏州。因为事情太突然,一行生人的到来,让范家与陈家均感到突然。二付棺材到来,让他们更是不能接受。因为多年不通音信,也没有证人,不愿接受这个大包袱,还对谢观音母子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

    时任平江府推官的朱文瀚,第一次看见友人范墉的儿子范仲淹时,便产生了怜爱之心。他被这个异乎寻常的小孩吸引了。闪烁着黑黑的眼珠撇着小嘴对自己笑,认定“孺子真可教”!

    宋淳化元年(990)八月二日,武宁军派往正定的士兵已将陈氏夫人的灵运到了苏州,大家商议将范墉与陈氏灵柩合葬于吴县天平山范氏祖坟地。经范、陈两大家族合议,同意将陈氏所生的孩子留下,由族里抚养。

    --------------------------

    至于谢观音、范仲淹母子,则弃之于不顾。面对如此窘境,谢观音实在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儿子范仲淹去为丈夫守灵。他们就住在天平山咒钵庵内,守孝三年。

    宋淳化四年(993)春,谢观音母子守孝期满,正在为下一步的去向和今后的生活而忧愁之际,正准备赴任湖南省澧州安乡县令的朱文瀚来到天平山游玩,他们不期而遇。

    此时朱文瀚的夫人初氏不久前病逝,留下几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弄得焦头烂额。在咒钵庵朱文瀚看到范仲淹已经长成一个聪明俊逸的小男孩,确实与众不同,心里非常喜欢。

    朱文瀚见谢观音知书达理,有林下之风,突然心生爱意,于是便请师太为之作伐。而谢观音看到朱文瀚一表人才,气度非凡,特别是发现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于是重新点燃了久已熄灭的生命之火,经热心的师太从中说合,这两个不幸的家庭,终于合并成了一个完美的家庭。

    谢观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与朱文瀚结合了,谢观音母子拜别了苏州范氏家族,改嫁给朱氏,并随之赴湖南安乡上任。为了儿子在朱家不受歧视,谢观音毅然将范仲淹的名字改成“朱说”。

    为了能让范仲淹受到更好的教育,谢观音又将正定变卖家产和徐州所给的抚恤金的余资,在岳阳附近的云溪,以儿子朱说的名字,购置了一处田产,共有良田数十亩,水塘几方,房屋十余间,这就是所谓“安乡读书台”。

    --------------------------

    景德四年(1007),范仲淹考取秀才。

    大中祥符二年(1009),朱文瀚正常退休,寄籍长山。此时谢观音已与朱文瀚生了三个儿子,据《朱氏三支二门支谱世表》载:“朱文瀚,子元文,原配初氏,生二子,继配谢观音,又生三子。”

    朱文瀚的前妻初氏生有二男三女,五个儿女,范仲淹在朱家排行第六,加上谢观音生了三个儿子,那么朱家便最少有九个儿女。

    这么一个大家庭,生活和经济负担都很重,从小就过惯艰苦生活的范仲淹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