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这些体育运动的兴起,还带动了一个影响更大的进步,就是医疗。
由于很多运动项目对抗性非常强,所以受伤是难免的,而针对性治疗也就得到了重视。由需求促进医疗能力的进步,每个地方的医院,各种跌打损伤以及骨科的治疗方式都通过大量的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得到进步。
而其中被事实证明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被迅速的在全国范围推广,促进全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这一个专科的进步,引起了其他医学专科的效仿,纷纷重视起这些实践的应用和总结。
医院的建立,朝廷原计划是没有很快的,因为朝廷的经费还是有限的,所以医院的建设被排在了学校后。可是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为朝廷省下了大笔的经费预算,从而把医院的建设提前到和学校的建设周期形同的水平。
当时有人建议建设医院也可以参考学校建设这样从民间募捐资金,但是被李世民等人否定了。朝廷刚刚开始新政,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最后可能适得其反。
最关键的还是民心,当百姓知道朝廷要建设新的医疗机构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也仅此而已。对百姓来说没有这个医院,他们也可以看病,实在不行可以硬抗啊。
可是孩子的教育就不是他们自己想办法能解决的了,毕竟大部分的百姓,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现在好了,朝廷免费让他们的孩子上学,并且学校里将来的教书先生都是在当地有名气的秀才、举人甚至是大儒等等。
所以百姓对建学校的积极性非常高,自愿出钱出工。相反医院就没有得到百姓的重视,这里面,百姓对医院未来的重要作用还看不到那么远,最关键的是手里并没有那么多的钱。二选一,肯定支持建设学校。
虽然每个医院的建设规模要小于学校,但是前期大部分的建设力量都集中在学校那里,学校建设的后期,大部分的建设力量才转到医院建设方面。所以同样数量的医院,比学校整体上晚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建好。
而医院建好之后,刚开始并没有分科室管理运行,还是按照之前民间大夫的老办法,每个朝廷招募的大夫,都有自己看病的区域。对于他们来说,到医院这里和在自己原来的药房诊所里给病人看病,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还是熟悉的老一套,大家也是对自己的独门绝技敝帚自珍,生怕被同行学了去,导致自己的损失。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学术交流的可能。
虽然朝廷给了他们工资,组织了彼此互相学习提高,但是基本上有实力的大夫都会留有几手绝活,不会贡献出来。而通过这种交流学习,真正进步的还是之前水平就不高的赤脚医生。
这点也反映在学校里的医学教育,老师教的只有基本的常识,并不会倾囊相授。只有发现了好苗子,并且能收入门下,他们才会认真的传授知识。
因为学校的医学教师,很多也在医院当职,所以他们的做法,影响了两个重要的方面。
针对这个现状,李世民等人也是头疼,他们不会主动的贡献出自己的才能,朝廷也没办法强逼着他们交出来吧。毕竟很多经验他们都是存在自己的脑子里的,口口相传还是他们教授弟子的大部分方法。
最后朝廷听取了李承乾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打破这个局面。
首先就是打破医院的管理运行方式,把给病人看病,分为各个不同的科室,病人不同的病情去到不同的科室诊治。而现有的大夫则不再固定的坐诊,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可以到不同的科室为病人诊治。
同时朝廷设立了奖惩机制,同样的病人,谁的治疗方案最省钱,同时见效最快,谁就能得到额外的奖励,相反则会扣除相应的工资。
由于朝廷高层里懂医学的很少,李承乾更是个二把刀,所以整个建议,也就是科室他根据前世的见识给出了合理的建议。现在医院的科室有,内科、外科、骨科、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等。
造成现在局面的最大阻力还是来自太医院的太医们,他们才是受这次医改影响最大的。原本太医的待遇都是非常高的,现在让他们去给平民百姓看病,很多人并不情愿,所以他们大部分都是消极怠工。
有了他们起的这个坏榜样在前,民间的那些大夫才有样学样的跟着这么做。李世民为此发了好几次火了,可是毕竟朝廷还是离不开这些太医的,谁也不敢保证今后不用他们治病。
所以太医们也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